2023年海城市响堂街道7个社区村庄规划编制采购项目采购项目的潜在供应商应在线上获取采购文件,并于2024年03月26日 09时30分(北京时间)前提交响应文件。
本次村庄规划编制包含响堂街道7个行政村(社区)。规划编制要求要按照现行法定规划及《辽宁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进行编制,并结合自然资源部、省、市要求,完成规划数据成果入库。
(一)规划引导
(1)分类引导:将行政村分为集聚建设、整治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等五种类型。依据村庄的不同类型,确定相应的规划编制内容和深度。没有上位规划分类依据的,在村庄规划编制时,可结合村庄各类发展要素,先行确定村庄分类。
(2)分型引导:将各行政村内的自然村分为增量型、等量型、减量型三种类型,作为村庄规划用地管控及空间布局依据。没有上位规划依据的,在对自然村人口规模、发展水平、空心化程度等要素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先行确定自然村分型,再编制村庄规划。
(二) 现状分析
全面调查村庄区位条件、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发展、人口构成、土地利用、居民点分布、历史文化资源等情况,总结评价村庄农房建设、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基础和短板,分析村庄发展潜力与不足,综合研判村庄现状问题及成因。
(三)目标定位
发展目标与规模:依据上层次规划,结合村庄现状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近远期村庄发展定位、目标和约束性指标,科学预测村庄发展规模,制定村庄相应的发展策略。
(四)边界划定与管控
(1)农业空间
转落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确保落地准确、边界清晰。转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简称两区)。落实耕地保护图斑,确保落地准确、边界清晰。科学布局农业设施建设用地。
(2)生态空间
转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确保生态保护红线落地准确、边界清晰。按照国家、省相关规定,重点统筹谋划好造林、退耕还林还草还湿还湖地块图斑落实。
(3)建设空间
划定村庄建设边界,并区分现状保留区、规划新增区、弹性发展区。
(五) 产业发展规划
制定村庄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策略, 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合理安排村域各类产业用地,明确产业用地用途、布局、规模等要求,制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措施。
(六) 居民点用地规划
(1)农村宅基地
农村宅基地要在满足安全和尊重村民意愿的情况下,充分结合地域特色、山水格局,统筹考虑村民合理建房需求、新型社区建设、农民资格权保留等因素,合理规划布局,细化到户。
(2)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应依据上位国土空间规划,结合村庄发展实际,合理确定村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规模、布局和用途。
(3)规划留白用地
预留留白用地。
(七)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根据乡村类型差异化制定公共服务要素配置标准。合理布局公共管理、文体、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宗教、文物古迹、农业生产服务等设施,以及运动、休闲、社交活动等公共场所,并明确各类设施的位置、规模、标准等要求。
(八)道路交通
优化道路系统,明确村庄道路等级、道路红线宽度。有实际需求的村庄,应增加停车场、公交站点等交通设施的布局规划。
按对外交通、村庄道路、田间道路三级进行规划村庄道路。
(九)公用设施
(1)安全供水工程规划:确定供水方式、供水水源、供水规模及各类集中供水设施的空间布局。
(2)污水处理工程规划:确定污水收集及处理方式;明确污水处理设施及入河排污口的空间布局。
(3)环境卫生治理工程规划:确定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具体措施、治理模式、垃圾收集方式及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的布局,明确农村卫生厕所改造措施。
(4)综合防灾规划:根据村庄所处的地理环境,综合考虑各类灾害的影响,明确消防、防洪排涝、防震减灾、地 质灾害防治等内容的执行标准及防灾减灾措施。
(5)其他公用设施规划:如存在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诉求,规划应明确其设施布局。
(十)历史文化保护
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划定乡村历史文化保护线,提出历史文化景观整体保护措施。
(十一)土地综合整治
(1)分析整治与修复潜力
结合已有土地和经济社会等资料,通过现场踏勘和入户调查,全面摸清村域内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系统分析农用地整理(含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后备资源开发、低效园林地整理、旱地改造水田)、闲置低效建设用地整治(农村宅基地整理、工矿和交通水利用地复垦利用)、工矿废弃地复垦、沙化及水土流失治理、污染土地修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方面的潜力大小、分布和整治的迫切性
(2)划定整治与修复区域
根据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结果,将整治与修复潜力大,预期效益明显、整治需求迫切的片区,划为整治与修复区。
(3)策划整治与修复项目
以土地利用格局优化、土地质量改善、生态功能修复和景观提升改造为综合目标,在整治与修复区内,综合考虑整治需求、预期效益、群众意愿、资金平衡等因素,细化落实上位规划下达的整治任务,科学策划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明确项目类型、规模、位置、时序等内容。
(十二)村庄设计与风貌营造
结合各村庄发展实际情况,对村民农房改造、村庄绿化美化、环境卫生整治以及重要节点改造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村庄平面布局设计应充分尊重自然本底、原有肌理,按照适度集中原则,统筹安排居住、产业、公共服务、景观绿化等空间布局,满足新时代农民生产生活需要。
(1)改造更新型村庄设计
传承村落空间基因、延续当地空间特色,整理激活零散用地、闲置空间,合理增补各类功能空间,优化组织内部路网、绿道水系,营造富有地域特色的田水路林村空间格局,推动乡村用地集聚、功能提升、有机更新。
(2)整村新建型村庄设计
结合乡村振兴及现代生活功能需求,塑造特色鲜明、现代集约、规模适度、绿色生态的新型农村社区。避免把城市居住小区的布局方式简单复制到农村,避免行列式、兵营式呆板布局。
(3)民居改造与设计
按照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原则,民居改造与设计宜采用自然乡土的手法,在高度形态、色彩材质、屋顶立面等方面充分传承东北乡土文化、展现建昌乡村特色风貌。
(4)公共建筑设计
公共建筑设计应符合相关规范标准要求,注重功能复合利用,适应村民生产生活习惯,其建筑空间组合、建筑体量、建筑风貌、色彩材质等应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相得益彰,不能贪大求洋。乡村旅游民宿建筑应在满足相关建设标准的前提下,充分展现建昌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提升设计与建设品质,打造民宿品牌。
(5)公共空间设计
综合考虑村民使用和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推进乡村滨水空间、宅旁、入口、广场等公共空间改造设计。设计应充分结合建昌四季分明、冰天雪地的地域气候特征,充分认知乡村文化内涵与特色要素,识别提炼特色符号与基调色彩,通过运用自然材质、乡土铺装、传统符号、当地植被等特色要素,塑造村头巷尾特色化公共空间。结合街路墙体、景观小品、路灯标牌、缆线整治等改造,强化乡村微景观塑造,充分彰显建昌乡村乡土气息、地域特色与文化魅力。
(6)绿化景观设计
大力提升乡村绿化覆盖水平,全面加强村庄道路、河道、宅旁、庭院等绿化景观建设,做到见缝插绿。村庄绿化应以自然、野趣为基调,以乡土树种为主,易于维护打理
(十三)近期实施项目
确定近期需要推进的生态修复整治、农田整理、产业发展、道路交通设施、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历史文化保护等重点建设项目的布局和规模。对村庄近期实施项目所需的工程规模、投资额进行估算,明确资金筹措方式、建设主体和方式等。
(十四)制定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规划编制应切实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在规划各阶段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并协商一致。组织保障、规划实施的资金平衡、权属调整的合理有序
(十五)规划成果编制
编制文本、说明书及图纸,提供纸质装订成果6套及电子文件1套(文本和说明书为word/pdf 格式,图纸为JPG/GIS格式),以及规划成果入库。
(十六)服务质量
(1)需满足的质量、安全、技术规格等要求: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2)需执行的国家相关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者其他标准、规范,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3)其他技术、服务要求: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4)验收标准及方法: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5)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要求,需满足的服务标准、期限、效率等;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十七)村民版
(1)规划读本
规划成果应向村民公示,公示内容应以通俗易懂、便于实施为原则,采用规划公示展板、宣传册等图文并茂形式公开规划主要内容。公开公示内容主要包括村庄建设边界线内部宅基地、公共服务设施、公用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历史文化保护、综合防灾减灾、近期重点建设项目等具体空间安排的规划图则,以及可纳入村规民约的管制规则等。
(2)村规民约
可纳入村规民约的管制规则,结合当地村规民约的规定及行文风格,对村庄规划管制要求进行凝练,提取并制定村庄规划的村规民约内容建议和条款,用于纳入村规民约进行贯彻实施。如生态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建设空间管制、村庄安全和防灾减灾等,并应做到行文易懂、内容好记、管理可行。
文章推荐: